主菜单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新时代党建教育研究部介绍
组织机构
民意调查
联系方式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培训活动
走进革命圣地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党务工作培训
纪检监察培训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现场教学
党建教育专家
培训掠影
学员心声
编辑出版
党建读物
《党旗飘扬战疫情》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党建知识
党建知识
网上纪念馆
学习经典
党章党规
党建出品
通知公告
人员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案例
> 正文
党建引领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治理水平——以四川
2025-08-28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党建引领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姜海洋
一、工作背景
四川是民办高等教育大省。2025年,民办高校55所,公办高校137所,民办占比40%,居全国第一。2023年,民办高校在校生76万人,公办高校在校生205万人,民办占比36%。2024年高考招生71.19万人,民办是公办的1.6倍。2025年专升本,公办高校10981人,民办高校58201人,民办是公办的5.3倍;高职单招,公办高校87671人,民办高校158390人,民办是公办的1.8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四川教育强省的重要力量。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于2008年经省委教育工委批准成立。民办高校党建引领治理体系建设与公办高校呈现不同的特点规律。学院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聚焦领导、保障、育人“三大体系”,主动作为,深化改革,综合治理,依法办学,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特点的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敬鸿彬参加第40个教师节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二、做法成效
(一)党建引领决策体系,把牢政治方向之舵。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
通过理事会、监事会、党委,把“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全部写入“三个章程”,并获教育厅核准批复。投资方、学校组成9人理事会,党委书记、校长、1名职工代表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四方”学校人数列第二。党员校长、党员副校长、校长助理全部进入党委班子,举办方不进入党委、不进入行政班子,实现“管办分离”。定期召开教代会、学代会、工代会、妇代会,研究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强化监督治理,落地“双千万工程”(一千万购买员工“六险两金”,一千万配套升级基础设施)。
二是坚持集体决策。
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研究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下达关键指标;监事会、总督学跟踪问效,督导考核,实现目标管理。坚持每两周召开1次党委会,党建思政工作,党委研究决定,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党委前置考察,已向理事会推荐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人选5人,向学校推荐提拔中层干部37人,校级领导考核结果经党委书记审核签字,再报理事会审批。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党政领导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党委书记全程参与、研究决策。
三是明确权责利事项。
通过理事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三个议事规则”,明确三方权责利清单36项,确保理事会、党委、行政班子分工明确、边界清晰、沟通顺畅、决策高效。党委全力支持理事会依法决策、规范办学,全力支持师生维护合法权益;理事会全力保障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照章程执行;学校享有充分的行政、人事、财务自主权和资产独立权。学校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二)党建引领保障体系,把稳政治功能之基。
一是优化党的工作机构。
根据文件规定和工作需要,党委设置党建办、组织部、宣传部和外事办、保密办、保卫部等10个部门,做到应设尽设,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80人。同时,按照1:200、1:350、1:4000师生比,配强辅导员131人、思政课教师76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7人。
二是优化党的组织设置。
“学校党委—专业学院、特色书院总支+直属部门支部—教师+学生支部”纵向到底和“部门直属支部—专业学院、特色书院总支-技师学院党委”横向到边,“纵横”并行,“单联”共建,设置两级基层党组织66个,配备专职组织员55人,建成党员工作站示范岗77个,“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实现网格化全覆盖。
三是优化保障激励机制。
二级党组织书记“双肩挑”100%,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学生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100%,通过三个“百分之百”和“五个基本”建设,确保全面过硬。落实党员、党组织活动标准经费:党员300元/人、党组织3000元/个;党务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三项”补贴:书记200元/月、组织员300元/月、“双带头人”500元/月,思政教师1000元/月,辅导员300-2000元/月;党建工作经费年均100万以上。党组织“四化”建设66个,党建“1+N”校地企结对53个,创建全国样板支部2个、省级样板支部个、“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强国行”团队1个,立项党建特色品牌21项,荣获全省“四好”班子20强。
(三)党建引领育人体系,把好政治信仰之魂。
一是“大思政”育人。
党委出台《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实施方案》,构建“党建+5+6+6+N”育人机制,实行党建思政专项目标绩效考核,赋分10分,匹配经费60万。推进“双百”工程(一百名博士、一百名银龄教师),打造“双高”师资团队(高学历高称职),认证“双师型”教师575人。重点开好5门思政课,立项32门思政示范课程,建设21个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创建“双院”(书院+专业学院)融合育人环境,共建“三师”(辅导员+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协同育人队伍,构建“三制”(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二是“大平台”育人。
青马工程育人,围绕“11个模块”建设特色青马班,举办12期,学员660人;常态化青马社团36个,以小青马推动大青马,辐射师生5500人。同心工程育人,学生干部、社团干部主动融入“暖心·枢纽”工程,举办“祖国颂、青年颂”主题活动,凝聚56个民族师生,画好最大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育人,每学期组织1次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沉浸式大思政课,“12.9”红歌会已连续举办10年,100%全覆盖。“三苏”文化育人,参观三苏祠,吟诵三苏词,温习习近平引用的“三苏”名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务工作专业学生98人,党员指标单列,抓住关键少数,突出示范引领。颜帅被评为全国优秀团员,王正科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三是“大阵地”育人。
聚焦思政教师、辅导员,建设“竞赛·教材·课程”9个工作坊。建设党校团校、党课团课、党员团员“双培养”体系,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形成大党建大团建育人格局。已经建成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育人基地240个,共同建设成渝“双城”实习就业协同育人基地313个。与金沙遗址、都江堰市共建“三个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灌溉遗产)育人基地,跨越时空对话。与永丰村、战旗村、翠云廊共建“新思想”育人基地。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单位,获评全省A级“一站式”学生社区,立项省级思政精品5项,四川省“三全育人”典型培育学校。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理事会投资500万建设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再投资一千万打造“文化育人工程”。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民办高校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学院的实践充分证明,民办高校必须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学院通过将党建工作写入章程,明确党委在决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起党委、理事会、行政班子协同联动的治理架构,有效破解了民办高校治理中的权责不清难题。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决策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和党委前置审议机制,既保障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功能,又确保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这一将党的领导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的做法,为学校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把准航向、规避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于民办高校而言,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主动对标政策要求,完善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激发民办高校党建活力的关键路径。
学院牢牢把握民办高校特点,深化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党组织体系,确保党组织覆盖无死角;实施党务干部“三个百分之百”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建立党建经费保障、考核激励等机制,激发党务工作者内生动力。同时,学院打破党建与业务的壁垒,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党建+”模式培育特色育人品牌。这一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更体现在工作方法和平台创新中,如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教育、依托校企合作拓展党建阵地。于民办高校而言,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在遵循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特点规律的同时,创新组织设置、活动形式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发展目标和师生需求,确保党建工作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三)深化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
学院以党建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通过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双院”融合、“三师”协同、“三制”联动育人模式,将特色青马工程、大统战工程、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要, 统一。同时,学院依托实践基地、社团活动等平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推动学生在参与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提升综合素质。这一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既回应了新时代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又彰显了民办高校在育人模式创新上的独特优势。全国民办高校应充分吸取养分,他为我用,举一反三,结合实际,强化党建引领治理体系建设,整合育人资源,构建多方面协同多维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姜海洋,男,重庆市云阳县人,现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防经济学博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原正团级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中共四川省都江堰市委员会原常委,四川省资阳市人大代表。
从军期间,任连指导员、团助理员、师宣传干事,成都军区司令部参谋、秘书,正团级政治委员。作为成都军区指挥部成员,参与汶川、玉树、舟曲抢险救灾;作为成都军区导演部成员,参与中印、中巴、中越联合军事演习,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军队对抗性比武,荣获“爱军精武标兵”称号,荣立5次三等功,受到成都军区、四川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
参与修订《兵役法》、《国防交通》、《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10部军事法规,是起草《国防动员法》的重要成员;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特聘记者,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国防等报刊台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仰望星空》、《放飞梦想》、《会挽雕弓》、《向着太阳》作品选集。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为您推荐
抓实“三聚三做” 争当文化自信自强的践行者
“党心系基层,义诊映初心,共筑健康梦” ——
红齿轮转动黄土地——党建驱动新质生产力扎根
“核芯网安 ·铸盾先锋”工程: “核军工”文化
“醉”美富医·“供”同守护 ——基层党建品牌
组织机构
党建新闻
培训活动
编辑出版
党建知识
党建出品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