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将士决战岂止在战场?——长宁疾控“新冠”阻

2020-04-1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将士决战岂止在战场?
——上海市长宁区疾控“新冠”阻击战战报(四)

 
         当长宁疾控人还沉浸在疾控中心成立20周年的喜庆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防疫战打破了岁月静好。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一批又一批的疾控人身穿防护服、手拿流调包,冲上了防病第一线。而正如战争的胜负不单是取决于前方将士的冲杀那样,在这场战“疫”中,还有另外一些疾控人默默紧随冲锋陷阵的队伍,为前方将士提供坚实保障,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保驾护航的“娘子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政办公室门前,各种物资堆放得井然有序,防护服、消毒剂、口罩等医用物品,床单、牛奶、方便面等生活用品,还有宣教海报和折页。一辆辆推车来去匆匆,不一会物资就被搬运一空……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战“疫”以来,行政办承担了后勤保障重任,化身“大管家”,为前方将士的衣食住行不停操劳。这位“管家”,有时非常“抠门”,对N95口罩精打细算、对防护服“锱铢必较”,在医用物质不宽裕的大环境下,确保一线队伍防护到位不断档;有时,他又很“豪爽”,采购生活用品和食品时竭尽所能,只为让前线将士休息得更舒适、吃得更可口,能以充沛的体力和健康心态继续奋战。
        而这样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他的成员却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一反平日的温婉气质,放下公文、撸起袖管,脏活累活来之不拒:整箱的床单被套,她们扛起就走;满车的饼干泡面,她们一拖就跑;搬运防护用品时,沉重的货物累闪了腰,贴上膏药继续搬;分发宣传海报时,锋利的纸张割破了手,绑好创可贴继续干……在战“疫”的后方,她们虽未直接与病魔白刃相向,却以女性柔弱的身躯、不输男性的坚韧,默默地支撑起一条补给生命线,将“战备”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一线,为战“疫”保驾护航。
        稳定人心的“教导队”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为避免因谣言、情况不明等导致大众心理恐慌,疾控中心以健康教育科为班底,配置精兵强将组建了“健康宣教组”,通过传递科学理念和教授专业防护技能,让百姓消除恐惧,科学防病。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本次防疫战中,健康宣教组将知识作武器,把科普作弹药,采取线上线下各种宣教方式,包括折页、海报、视频、公众号等,针对各类公共场所,如小区、医院、商务楼宇、农贸市场等,每天推送通俗易懂的公众号推文;还以企业复工、学校开学等热门话题,运用可视化健康教育手段,摄制《1分钟新冠防护干货》系列宣教视频,让百姓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实用防护技能,增强防病意识,对病毒不再无端恐惧。

        与其专业表现相对,这支精兵却是用“业余”时间完成宣教工作的。疫情爆发后,健教科成员纷纷被抽调到防病一线,参加流调小分队、社区督导、疫情接报等工作。他们在不值班的休息时间,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这样既不耽误一线工作,又能确保宣教质量,没有人喊苦叫累。他们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是防疫战线“左右开弓”的一支奇兵。

        无处不在的“战地记者”
        战场上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用相机记录着战争的残酷,他们叫“战地记者”。在“新冠”战场之上,同样也活跃着“战地记者”的身影。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党总支办公室挑起了宣传重担,化身“战地记者”,用镜头和键盘记录下了疾控人英勇抗疫的一幕幕精彩瞬间。
        从党总支发出“新冠”防控战倡议书开始,党办积极收集各种先进典型、工作亮点、经验方法,撰写了多篇反映一线工作的报道,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们在行动!》《铺开“地毯式”追踪 织紧“网格化”管理》等,尤其是倾力打造《长宁疾控“新冠”阻击战战报》系列报道,力求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展现疾控人的担当和风采。此外,还积极对接新华社、上海电视台、新民周刊、东方网等各大新闻媒体,强化正面舆论导向,报道中见事见人,为防疫工作加油鼓劲。其中,多篇报道被“学习强国” “上海长宁”等平台转载。

       “战时”的宣传报道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抢到好的新闻,是不分白天黑夜、工作还是休息时间的,有时还要赶到流调现场、集中医学观察点或消毒一线,但党办的2名党员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们靠着“无影手”(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和“飞毛腿”(随时待命赶赴现场),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确保宣传报道的时效性和高质量,他们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家人,经常加班到很晚,只为了不错过疾控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疫”中的点点滴滴。(供稿单位:上海上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