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请战逆行 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和希望

2020-04-21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请战逆行  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和希望
——张家港市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朱亚军抗疫期间先进事迹纪实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2019年底,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后,我与同事们第一时间接受了相关诊疗及防护知识的学习,了解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接下来的几周,我看到了全国感染人数每天都在快速增长,我在电视上看到医疗专家、院士纷纷亲赴一线,也看到了武汉封城,我意识到这是一场抗击病毒的战争。
       在2020年的除夕钟声中,援湖北医护人员毅然踏上征途。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逆行的勇士冒着风雨登上军机那一刻,我感到一腔热血在沸腾。同为医生,身披同样的白大褂。如今国家有难、民族有难时他们能够挺身而出,我难道就甘心安坐后方吗?我也要奔赴一线!于是年初二的下午我就向医院提交了请战书,坚定地按下了红手印。
       当天夜里12点多科主任的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告诉我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很快要集结出发了,问我能否能接受任务?家属同不同意?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没问题,家人也同意。科主任让我尽快准备行李,随时待命。挂下电话的一刹那,我也有过瞬间的害怕与犹豫。身为医生,我比任何人都了解病毒的险恶。一旦真的回不来了,我的父母和孩子怎么办?但是一股豪情又马上压倒了害怕和犹豫。身为医者,就是要救死扶伤、就是要直面生死!想到这里我激动地在朋友圈写下十个大字:逆行而上方显男儿本色!即将出发援湖北的消息,我没敢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怕二老担心。父母得知我要去武汉后,他们说你安心去吧,我们一定全力支持,这是你做医生的职责,我们在家等你平安回来。
       准备的时间比想象的紧迫,我被临时任命为医疗队队长,当我面对媒体的镜头、接受领导们的嘱托时,我郑重地张家港市民承诺:“我一定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把队友一个不少的带回家,我们要为江苏争光,为苏州争光,也为张家港人争光!”领导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想入党,并向医院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承诺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危险,紧随党员冲在第一线!我登上装满医疗物资的专车向苏州出发。在国家有难时,我们临危受命,必须紧密团结在一起,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也要保护好队友和自己平安。年初四一早简短的出征仪式后我们登上专车一路向南京机场进发,同时我市装有连夜准备的补充物资的车也在向机场疾驰,一路上数不清的信息载着亲友们的担心和祝福向我们涌来,一句句的嘱托叮咛,一句句的加油鼓励,一句句的祝福和期盼......到达机场时,医院大后方补给的车已经在机场等着我们了,后方的领导一直在发信息问补给车有没有赶上,有没有交到我们手里,我知道,这是单位连夜为我们准备的防护及日用物资。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后方的关心和支持,更增我要战胜疫情的决心。
       到达武汉后,我们坐车驶往驻地,千万人口的九省通衢之地,一路上竟不见一个行人,宛如一座空城,可见武汉的市民为了抗击疫情都在自觉地居家隔离。在驻地培训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入党宣誓,让我觉得十分的庄严神圣,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正式上岗前,全体医疗队员都接受了防疫防护培训,身为队长,我深知防护培训的重要性。相关知识掌握是否到位、防护操作训练是否娴熟,直接关系到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到队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我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同时,也督促队员们抓紧下临床前这段短短的时间进行演练。我的宿舍变成了演练场,每名组员都要轮流上前发言,讲解知识要领、演示操作规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接受其他全体组员的审核和挑刺。在一遍遍熟练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这些常规项目之外,我们还演习了各种极端情况,为每一种情况的出现都做了相应的预案。这种练习每天都持续到深夜,队友们实在太累了,有的和衣而卧,或并排躺在墙角眯一会又继续练习;有的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呶动嘴唇,默念着每个细节;还有的席地而坐,上身斜靠在窗边的墙上睡着了,我想给他轻轻地披一件衣服,却注意到他的手忽然比划出一个脱手套的动作,在半梦半醒之间还在练习......我没有来得及用视频记录下这个动作,但是这一幕幕都铭刻在我的心里。队友们都是好样的。每天结束训练送走队友后,已是后半夜,趁这个空挡我回顾了一下一天的工作,然后把学到的、搜集到的最新防控知识、经验总结和建议传回后方,让留在家里的战士们早一点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我感动的是不管我发信息的时候是凌晨几点,总有领导在线回应,关切的说不要太累,早点休息,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在刚来的几天我的压力也很大,但我不能在家人面前显露,怕他们担心,也不能在队友之间表达,因为我们是互相的依靠。而家乡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我与队友严医生在当地医生的陪同下第一次下病房查房。进病房之前,我们在防护服上写下了我们的名字以及“江苏武汉我们在一起”几个大字,希望能给深陷焦虑、恐惧中的患者们一点力量。当我们走进病房的时候,患者们都面带微笑向我们挥手致意,耐心地回答我们对病情的询问……忙碌的时间总是很快,当我安全下班后,我告诉队员们不用怕,严格按我们训练的来,一定没有问题的。当我把所有队员已上岗,全员平安的消息汇报给领导后,让他们放心。但是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懈,我仍时刻提醒队友们要保持谨慎,做到警钟长鸣。工作之余我利用休息时间录制了如何正确洗手、如何正确戴口罩、帽子、手套的小视屏,通过微信分享给亲友、同学、同事,并让他们尽可能的分享给广大张家港市民,虽然身在他乡,我依旧希望能为家乡出一点力。随着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我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临床工作和本地医护人员的协作沟通上,同时还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接受检查和指导,努力在工作弘扬“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作为医生,特鲁多医生的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在安慰”是我座右铭。在武汉工作的这段时间,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已经失眠多日,我们建议她口服安定,她说不想吃,因为她的老公和孩子也都病了,不知道现状如何,她不想睡着了醒不过来......我听了一阵心酸,赶忙安慰她说,我们这批医疗队前脚刚到,下一批江苏医疗队已经在路上了,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在源源不断地赶来,你的家人说不定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呢。你放心,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吃好、睡好,放松心情,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尽快好起来,尽快地看到你的老公和孩子。患者含着眼泪对我说“医生我相信你,我这就吃药,好好睡觉,谢谢你们”。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是重症患者,打着无创呼吸机,当她看到我们查房时候竟努力挣扎着要坐起来,我们赶紧示意她躺好不要动,问病情时只需眨眨眼示意就好了,当我们离开她的病房的时候,她还是努力举起了胳膊朝我们挥了挥手。病情最重的病人是57床的老汉,双路管道吸氧下脉氧只有63,他边上两张床分别住的是他的女儿和女婿,之前医生也建议过为他上无创呼吸机治疗,并且配合部分临床药物治疗。但老汉拒绝这些措施。我们和他的子女进行了沟通,承诺我们亲自给他们的父亲上好呼吸机等他感觉舒服了再走。患者选择相信我们,于是上完呼吸机后,我们在床边一直守着患者,叮嘱他放松,呼吸要慢,顺着机器送气的节奏来,患者的脉氧很快上升到了85,胸闷气急明显改善,他的子女一直在边上关切地问爸爸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老汉微笑着朝他们点点头,这个笑容给了我们莫大的成就感。查完全部病人用了整整一上午时间,我们把所有病人的情况和相应的治疗建议作了详细的记录,与当地医院的郭主任及我们医疗组长作了重点病人情况交班。当我回到驻地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病房里一张张鲜活的脸又浮现在眼前,最感动我的一个细节:在我们下班脱下防护服的时候,当地医院的护士们主动上前,用身体挡来来住往来的患者,为我们隔绝潜在的传染风险。与这样优秀而无私的战友并肩作战,我们定能戮力同行,携手共进!在看到这一切后,我脑袋里时常浮现几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医护人员们正在用必胜的决心,和时间赛跑,与命运争腰。借用一句鲁迅的话:“愿中国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正在紧急抢救一个危重病人。这时,护士跑来说一位老病人突然情绪失控,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头和手脚不停的扭动,极度惊恐地大喊着:“快救救我啊,我头晕,喘不过气来了,我要死了,我害怕,我不要死……”完全不理会边上护士一遍遍地劝说。我立即跑去给她检查,判断她只是受到了不良刺激后,引起的情绪过度紧张。这个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她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我没有否定她,而是紧紧的握着她的手,注视着她,用比她更响、更坚定的话语,慢慢地、一遍一遍地重复:“你不会死的,我们不会让你死的!放松!不要说话!深呼吸,我就在你身边,不要怕,你没事的……”持续安慰了将近一个小时,患者终于慢慢恢复了平静。随后,她便开始向我讲述了她的家庭,亲人及她内心担忧和不舍。我也一直站在她的床边静静听她的述说,一边用手轻拍地安慰着她,有时稍稍解释一下她的疑惑,有时鼓励她一下,直到这位患者恢复平静后,我才离开。隔天,这位患者就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眼前,她热情地说:“朱医生你说的话比药还灵,每听你说一次我不会死,我心里就踏实很多,谢谢你救了我!”
       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永远是爱和希望。现在,武汉家门已被春风吹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散发着勃勃生机,而我也终于回到了家乡的怀抱,对于这段经历,我无悔且终生难忘。

       供稿人:张家港市中中医医院   承雪娟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