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有一种力量叫“我是党员”] 铿锵玫瑰 芳华绽放

2020-05-19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有一种力量叫“我是党员”]
铿锵玫瑰 芳华绽放

——三明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三明市新冠肺炎诊断专家组副组长、
三明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成员宋惠雯抗疫事迹纪实

 
       她是一位出色的医生,长期默默无闻从事着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离人群远,离危险近。她是三明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三明市新冠肺炎诊断专家组副组长、三明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成员宋惠雯。
       初心的召唤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为“良医”,如秦之扁鹊、汉之华佗、唐之孙思邈,悬壶济世,救万人于苦难,是宋惠雯一直以来的梦想。工作十余年,她严格要求自己,秉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尽心尽责对待每一位病人。她潜心科研,率先在省内开展24小时食管阻抗测定技术;她热心公益,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帮扶义诊活动。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美好祥和的节日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战役中,时时处处活跃着她的身影。培训诊疗规范,梳理制定诊治流程和各项医疗制度,检查各项防控设施设备,她耐心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接诊病人,她无所畏惧,详细问诊,全面了解既往病史、流行病史,悉心鉴别新冠肺炎疑似与确诊患者。
       “我是党员,又是科主任,理所应当站在最前面。”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她平静地说,“疫情不退绝不回家。”
       这是医者的初心,更是党员的使命。
       坚定的逆行
       这一天,是大年三十。为保障全力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宋惠雯带领科室同事们,以最快速度整理在科普通患者诊治信息,仅用2个小时,将26名患者悉数安全转移妥当。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1月25日,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随后几天,全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陆续从各区县转运过来。
       每天,她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每次进隔离病房穿脱防护用品至少耗时半小时。虽然此前她已经练习过无数遍,但依然细致入微。“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必须十二分小心。”
       已经是副主任医师的宋惠雯,查房时还是像刚参加工作一样,笔和纸不离身。每次查完房,做好个人消毒杀菌回到清洁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把收集到的第一手信息,在医疗专家组讨论会上提出来,并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诊疗方案,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诊治方案。
       “她有超强的责任心和凝聚力,能把大家紧紧拧成一股绳。”护士长田建华说。
       雷厉风行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同事们都知道,她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快”,语气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她叮嘱年轻医生:“医务人员快一分钟,患者就能早一分钟缓解病痛。”
       让人敬佩的不仅是她的“快”,还有她的“慢”。患者一双双充满希冀的眼睛,就是她坚守阵地不竭的动力源泉。她用耐心的问诊,换来患者的信心;她用细心的聆听,缓解患者的紧张。
       在长期的救治工作中,她不仅看到患者被病毒折磨的身体,更注意到了他们远离家人孤独焦虑的情绪。她提醒自己,药物治疗循序渐进,心理安慰刻不容缓。为此,她努力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把耐心和细致带给每一个患者。她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关心每位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口味,与他们聊家常……谈话很愉快,也很耗时,被隔离衣、防护服包裹着的洗手衣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难以掩饰的愧疚
       在宋惠雯收治的确诊患者中,有一对母子。母慈子孝的场面不禁勾起她想家的心。“再想家也不能回去。虽然防护严密,但病毒无孔不入,也担心自己会成为‘传染源’。”偶尔通过视频与家人联系,每次说不上几句话,她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妈妈,你安心和病毒战斗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看到女儿写的作文《妈妈是“逆行者”》,她五味杂陈。既为女儿的懂事高兴,又为自己无法陪伴在女儿身边心怀愧疚。
       3月5日,三明市最后两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她开心地笑了。
       总有一种温暖,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宋主任,好似一朵铿锵玫瑰,用她那娇小的身躯温暖了病患的心……(供稿人:三明市第一医院   黄黎明   李迎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