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使新型冠状病毒无处遁形

2020-04-0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使新型冠状病毒无处遁形
——江西省胸科医院离病毒最近的共产党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成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感染的重要依据。
        江西省胸科医院是我省首批获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之一,位于医院辅助二楼的中心实验室是“绝对禁区”。在这里,检验人员24小时轮班“捕捉”病毒,并形成报告,帮助一线医务人员作出准确判断。他们虽然不在临床一线,却和病毒面对面“交战”;他们面对的虽然不是亟待救治的疫情感染病患,却是病患体内病因的“侦察兵”;他们能在显微镜下让“敌人”无处遁形,从而找到病情的根源。
       穿过江西省胸科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室的隔离门,一道厚厚的玻璃隔断把操作区和非操作区分隔开。实验室里正在工作的人员“全副武装”:连身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他们每天重复着取样、检测、送样,连轴转,每一个班次长达四五个小时,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口再渴,他们都得忍受,直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没有一丝怨言,24小时轮转,全身心投入任务繁重的检测工作中。每一例病人的确诊都离不开检验人员严谨的实验,他们的结果为临床一线的诊断和治疗一锤定音,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战“疫”当之无愧的“硬核”力量。

熊国亮
       共产党员熊国亮:时刻与病毒“作伴”
       熊国亮是江西省胸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大年三十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任务开始,他带领着实验室的团队加班加点,从实验室的布局改造到仪器设备、试剂选择的准备,再到实验人员的培训及防护物资的协调,熊主任都亲力亲为。他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有半点马虎,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整个团队争取“零风险”。
        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安全柜达不到新冠核酸检测的要求,又恰好赶上春节,工厂、仓库和运输部门都在放假,紧急调配新的生物安全柜极其困难,熊国亮为此焦急万分,多方联系,致使多年的老咽炎发作,但却始终坚持顶在一线。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崭新的B2生物安全柜购置安装到位了。在生物安全柜运到的当天,在熊国亮的指挥下,硬是只用了短短1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所有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即时开始接受标本,开展工作。他们为医院快速开展核酸检测项目做出了巨大努力,也为临床一线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夺取了时间,保障了病患的快速诊断、快速治疗。
       熊国亮带领的团队从1月中旬开始投入一线战斗,在临近春节万家团聚之际,他们全员上阵,不分昼夜,直面人们看不见的前线战场。熊主任亲自带头,第一批进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他说:“实验室筹备的比较匆忙,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切都还未知,我是老同志、老党员,应该先进来,为后面的同志以及后续的工作排除障碍,铺平道路!”熊国亮有慢性咽喉炎,需要多喝水,可是在核酸检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为此他坚持不喝水,靠着含片缓解咽喉的不适。
        因集中住宿的宾馆在乌石桥院区附近,离实验室所在的叠山路院区比较远。在疫情期间为了节省来回两个院区的时间,熊国亮主动放弃乘坐院车,而是冒着初春的寒意料峭,骑着电动车在两个院区来回。长时间的吹风让熊国亮本就不太健实的身体经历着考验,头疼、畏寒...,他始终坚忍,偷偷的喝药、默默的皱眉,生怕被同时发现,然后依然向正常一样坚持工作,仍然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最后一个走出实验室,他用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确保实验的安全无误。
        “大家听之色变的病毒,在我的眼里却是执掌之中”,熊国亮表示,虽然自己对实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烂熟于心,但在疫情施虐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要以高的标准严格核对。我们的工作确实很有挑战性,一次次的检测,如同一次次的“闯关”考验,我们每分每秒都在与病毒作战。

贾枫
        共产党员贾枫:每次检测如同“闯关”
        除了医生和病人,贾枫笑称:她可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争分夺秒,让病毒“现形”。
        贾枫是省胸科医院第一批进入实验室直接操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的检验技师之一。进入实验室前,她开始从头“武装”到脚,防护服、护目镜、帽子、口罩、鞋套、手套等一件不落。从穿好防护服那一刻,她和其他检验人员就要高度集中精神,不能有一丝懈怠。“从穿上防护服到完成检测脱下防护服,这中途是不能走出实验室的,别说什么吃饭喝水上洗手间,连看手机都不行的。为了确保安全,个人的手机不被允许带入实验室”。贾枫介绍说,一切实验相关物品,包括检验单都不允许被带出实验室,所以相关的信息全靠隔着实验室玻璃进行传递”。
        脱下防护服,她满脸都是汗水,双手也在手套里捂得发白。但她说,这只是每一名病毒检测人员最普通的工作量。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必须24小时待命。贾枫说,虽然接触不到患者,但我们在为患者的确诊把关,我们把检测做得更快更准,就更有助于救治患者。从接到任务通知的那一刻就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不惧怕,不轻视。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贾枫毅然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初期,贾枫遇到了很多困难,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当时,各兄弟单位的核酸检测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各种指导性的文件也经常会做出一些调整,所以在每天工作结束回到宾馆后,贾枫必须查阅资料,学习充电,不但要回顾一天的工作,总结经验,还要通过微信工作群与同事、同仁交流学习,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更好的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及更好地做好自身防护和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共产党员刘珍琼:时刻准备进入实验室
        刘珍琼是江西省胸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作为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队伍第二梯队的核心成员,她时刻准备进入实验室与病毒战斗。
        刘珍琼自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任务后便不分昼夜地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和熊主任一起选择实验场地、组织人员培训,联络防护物资。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检验科的工作多且繁杂,而人员多且分散,每天要管理、协调检验科完成日常性检验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疫情救治的值班待命任务。为了尽快熟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流程,她经常是下了班还留在科室整理资料,并帮助清点补充防护用品,带教其他检验人员,让大家尽快熟悉检测流程,掌握检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她说:“大家都很忙很累,我是党员更应该多为大家分担一些”。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状况下,要组织大家有序地开展日常工作,还要保障大家的安全防护,刘珍琼常常彻夜难眠,她希望能够配合临床做好工作,但同时也很担心科室人员的安全以及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刘珍琼在科室晨会上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休息,错峰吃饭,我们要对疫情有足够的重视,但也不需要恐慌。
        刘珍琼每天下班前都要去各个实验室查看,检查大家的消杀工作是否到位。因为医院的特殊地理环境,两个病区相隔较远,为安全起见,刘珍琼专门为定点收治隔离病房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标本运送流程,亲自指导如何正确接收和处理疑似及确诊病人的标本。她的身体力行和以身示范,消除了大家内心的恐慌,让检验科的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刘珍琼说:“疫情面前,职责所在,只要工作需要,我必迎难而上!”

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团队:困难留给自己,为了救治患者,他们必须争分夺秒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从运行的那天开始,无论是周末还是夜晚,从未停歇过,只要临床有需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随叫随到。
       因为医院定点收治隔离病房距离核酸检测实验室较远,清晨隔离病房医生查房采集好咽拭子后,再由专门的送检人员专车送到实验室的时候,时间已到上午11点钟,而进行核酸检测的实验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需要40多分钟,所以他们经常来不及吃午饭。等到核酸提取完毕,完成消毒工作离开实验室时,往往已经下午3点多钟,有时甚至要到4点多钟。因经常错过饭点,他们的午饭已经变成没有热气“下午茶”。
        2月12日,当熊国亮和贾枫结束一天的工作刚刚回到宾馆,正准备吃晚饭,就接隔离病房里有病人因病情紧急,需要采咽拭子做核酸检测的电话。他们顾不上吃晚饭,立刻骑车返回医院,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半。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宾馆时,饭早已冷透,只能是泡面充饥,并抓紧时间休息,因为明天还要早起投入新的战斗!
       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核酸检测实验室内不能开空调。南昌今年二月的天气忽冷忽热,穿着三层防护衣物的实验人员,天气稍热一点,衣服在做实验准备工作的时候都会全部湿透,整个人都在冒热气,面屏上全是一层雾气,戴着N5口罩,连呼吸都觉得艰难,但当他们坐在生物柜前开始实验时,“热”已褪去,只留下冰凉凉的湿衣服贴在后背。
        就是这个团队,就是这些白衣战士,他们用担当、用专邃、用坚韧编织了一道闭锁病毒的防线;用团结、用精诚、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者:江西省胸科医院  
徐英峰)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