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好消息!方舱医院床位空了!--深度专访江西援助

2020-04-01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深度专访江西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好消息!方舱医院床位空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早在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通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短短几个月就使英军的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至2%,可见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这次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所有援助湖北的医疗护理队都配备了人数众多的护理人员,江西省自然也不例外。
2月4日,江西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火速奔赴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这支医疗护理队,为紧急调配来自全省62家医疗机构的护理精英101人,由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唐浪娟担任队长,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武汉方舱医院奋战了近1个月。
       雷霆出击,在大巴上组建管理架构
       身为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的唐浪娟,拥有35年医疗工作经验,是我省医疗护理专家,她不但有深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还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2月4日早上8时,唐浪娟接到号召支援武汉的紧急通知,她立即请战,很快获得上级批准,并任命她为此批次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的队长。下午16时,该医疗护理队在南昌昌北机场集结完毕,举办简单而又庄严的宣誓仪式后出发,于当天傍晚抵达武汉。
这支医疗护理队,来自我省10个地市,其中男4人,女97人,中共党员22人。

       突然被任命为这支医疗护理队队长,唐浪娟临危不乱,在去南昌机场的大巴上,就开始部署管理工作。唐浪娟告诉记者:“完全没有时间准备,绝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同行,我只能拿着那份队员信息表,开始工作。”
       大巴刚到南昌昌北机场,这支医疗护理队已经在唐浪娟的领导下,有序分成了3个小组,组建了3个微信工作群,并由3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
       等到医疗护理队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这支医疗护理队的临时组织架构已基本完备,所有信息指令已经可以有序传达落实。但唐浪娟知道,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 
       当天晚上19时,医疗护理队入住酒店后,来不及吃晚饭,马不停蹄地开始讨论培训计划和工作重点。0:40,唐浪娟突然接到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的通知,紧急召开领队会议。会上决定下午18:00江西队第一批进舱接诊患者。唐浪娟在凌晨3:30开完会后,立即步行返回酒店召集队员开会。顶着寒风细雨,她在陌生的武汉街头匆匆赶路,所思所想皆是如何实现快速进舱。凌晨4时,医疗护理队确定了第一批进舱上岗的25名先锋队员。
       原计划2天的岗前培训,缩短到10个小时,怎样确保“零感染”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她顾不上休息,早上6时就召集第一批进舱队员谈话。看着姑娘们眼中的疲惫与焦虑,她眼中噙着泪水,妈妈般的叮嘱队员:“你们不要怕,虽然时间紧迫,但只要做好自身防护就不会被感染,我带着101人来,就一定会一个不少的带大家回去”。8:00全队接受专家培训,结束后立即召集队员培训穿脱防护服,按进舱顺序分批培训考核,过关一批进舱一批。进舱时两名队员一组,相互检查提醒防护装备是否完好。专设一名院感护士,在队员出舱时提醒脱防护服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和动作要领。
       从抵达武汉到2月5日首批先锋队员进驻方舱,唐浪娟和这些队员们,只用了不到24小时。
       唐浪娟感叹道:“虽然我没有上过战场,但那两天的感觉,应该和上战场一样,太紧张了!白天夜里都基本没合过眼。不过,即便时间倒退,我依然会选择请战武汉!能担任队长,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
       到武汉的第三天,医疗护理队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唐浪娟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是临时的,可作用不临时,“我是党员我先上”,是队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作为书记和领队,唐浪娟率先进舱督导护理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不论是第一批进舱工作,还是为患者采集血标本、咽拭子标本等高风险护理操作,都是党员先上,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在党组织的感召下,62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温情呵护,管理秘诀“三颗心”
       方舱医院,众所周知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地方,具有机动性强、建设快的应急救援特点。而易被人们忽略的是,这是临时性救治场所,很多硬件、设备条件都远不及正规医院。
       方舱里患者多、床位近、用品多、电线管道多等问题,都是患者“跌倒”的隐患。患者中有较多的中老年人,万一跌倒,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唐浪娟带领队员们在所有易跌倒的隐患位置,均贴上了醒目的“防跌倒”警示标识;要求护士们多留心年纪大的患者,搀扶患者往返卫生间;安排队员轮流及时清理卫生间和开水房的水渍等,尽一切可能,将“防跌倒”工作前置,保障患者安全。
       据了解,虽然方舱的患者都是轻症,但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尤其刚进舱时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非常明显。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亦是一样。
       针对这些问题,唐浪娟在医疗护理队里推行“三颗心”管理要点,即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做好队员的心理疏导,实现同行之间的团结一心。
       在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你的感受我都能理解”这句话已经成为该医疗护理队与患者沟通的口头禅。护士们视病人如亲人般的照顾,细心的护理,耐心的倾听,暖心的安慰,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赞扬。 
       最近在网络上爆火的已出院患者刘猛“寻找杨护士”事件,这名杨护士就是江西医疗护理队的队员杨辉利。
       为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和护士之间建立稳定、良好的关系,唐浪娟摸索出了一套“江西护理排班模式”,被推广至整个方舱医院实行。 
       “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我们特意安排每个护士管相对固定的病人,责任护士对病人情况熟悉,病人也更信赖护士。”唐浪娟介绍,这种排班模式既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又保证了护士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患者王阿姨是2月5日第一批进舱的患者之一,她和爱人都感染了新冠肺炎。来到方舱之前,他们连续7天开车去了7家医院,都未能被收入院。直到方舱医院启用,王阿姨才能入院治疗。连日的求医经历和方舱医院的环境,让她十分敏感,时常迁怒护士。
       唐浪娟了解到这个情况,带领责任护士对她细心护理,时常拉着她的手,耐心倾听她的诉说。渐渐地,王阿姨和护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主动帮护士发盒饭,点鸡汤外卖送到酒店给护士补身体。
       关于队员们的心理疏导,医疗护理队实行全员日报告制度,了解队员的身心状态,唐浪娟也经常在百忙之中抽空找队员一对一谈心;在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及时介入指导;唐浪娟说:“刚到武汉那几天,时有队员呕吐、状态不适,精神也高度紧张。最近几乎没有再出现过此类情况,我感到很欣慰,也为她们感到骄傲,她们非常优秀!”
       谈起“团结一心” ,唐浪娟说:“并不简单只是自己队员的团结,更是在方舱医院与其他医疗团队的同行们的同心协力。”
       除了做好自己本队的沟通团结工作,唐浪娟多次在视频会议和实际工作中强调,“我们与其他医疗护理队一样,都是来帮助武汉的,你们认为自己有多辛苦,他们就一样有多辛苦,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同行们有需要,我们都应该主动积极协助。”
       在唐浪娟的细心部署下,教患者练习八段锦、呼吸操,给患者送零食已成为队员们的日常,患者们也经常对医疗护理队员们嘘寒问暖,不同省份医疗团队之间,更是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里的医患关系、医疗同行关系,都越来越像亲人般亲切。这些工作经验还得到了其他省份医疗护理队的借鉴与推广。
       振奋人心,从“人等床”到“床等人”
       从2月5日晚至今,江西医疗护理队在该方舱医院累计救治护理了近300名患者,极为振奋人心的是,截至发稿前,该医疗护理队所负责的C区已经陆续治愈出院100多人。这是与其他医疗护理团队连日来共同奋斗取得的可喜成绩。
       为了让患者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江西医疗护理队特意在2月17日在方舱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宴。14名都是2月份生日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点名”,医护人员为他们推出了生日蛋糕,现场医患一同为他们献唱生日快乐歌。那14位“寿星”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深深打动,都情不自禁地拥抱医护人员连说“谢谢”。现场温馨感人的气氛感染了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许多人边唱生日歌边流泪,纷纷相约出院后再相聚。
       眼看着床位越来越空了,江西医疗护理队的所有队员,心里都感觉非常欣慰。不但患者们在出院时纷纷与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道谢、互留微信好友,甚至有的患者还说:“这里的护士们把我们照顾得太好了,真的像家人一般,我们都舍不得出院,如果出院后身体允许,也要来做抗疫志愿者,继续支持这些白衣天使!”
       提起家人,记者了解到,唐浪娟的父亲90多岁,母亲80多岁,她在出征的当天,并未告知父母自己要去援助武汉。但因为不放心,还是在赶去集合的中途,临时绕到父母家楼下,但母亲仅仅在三楼阳台上与她说了几句话:“现在疫情时期,知道医院是最忙的,你不要上楼,保护好自己,工作不要太累!”
       直到唐浪娟抵达武汉后近两周,老人们才知道唐浪娟去援助武汉,而且还担任江西医疗护理队的队长,他们虽然担心,却也为唐浪娟自豪,时常在电话里告诉她:“你是代表我们江西去的,一定要多帮助、救治患者,让武汉人们感受到我们江西人的关心!”
       时光飞逝,进舱已近一个月,唐浪娟感叹道:“我看着这些队员们,尤其是很多年轻队员,就像看着我的孩子一般,他们在方舱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了,但我作为队长,神经却要越发绷紧了,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警惕,我时刻谨记,我必须带领他们,一个不少平安回赣!”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勤劳的双手。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在江西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的工作点滴中,我们感受到这些医护人员们的高度责任感和春雨润物般的细致贴心,有他们,疫情何以不除!待花开疫散,等他们回家!(供稿人: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濮琦琳   邹粤)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