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全力以赴抗疫情 竭尽所能守健康

2020-04-02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全力以赴抗疫情  竭尽所能守健康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抗疫先进典型人物黄凤琪事迹材料

 
       黄凤琪,女,1978年6月出生,副主任护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2020年在“新冠肺炎”发展蔓延的时候,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战支援前线。2月2日,该同志作为重庆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首批援鄂队员驰援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担任第三批医疗队护理组专家成员、后勤保障组副组长,负责护理质量控制、院感监督、队员心理疏导和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做好护理质量控制,守护医患生命健康。该同志作为重庆市第三批医疗队伍中的护理专家组成员,和队友一起承担24小时的病区管理任务。每天晚上8:00,在忙完自己手中日常工作后,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为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商讨,讨论护理方案,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该同志快速适应病区环境并发现问题,她发现在隔离病房中,由于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双层手套工作,其治疗操作受到一定限制,输液穿刺成功率不高,护理人员在操作工过程中存在被针刺伤的风险,在静脉输液治疗上提出实行“留置针加正压接头”的无针化管理建议,经护理管理组讨论实施,有效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每日进入病房红区,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参与床旁大查房,根据治疗需求不断改进各项护理措施。
       找寻护目镜除雾妙招,延长除雾时长。作为护理质量控制组的成员,该同志和队员认真总结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意识到进入隔离病区后护目镜会很快雾,视线模糊,给医疗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障碍。该同志随即在网上找寻可以缓解起雾的小妙招,尝试过涂专用的镜片除雾剂、涂碘伏等方法,最后发现使用洗手液涂抹干燥后除雾剂效果较好,其除雾效果可以持续4-6小时。迅速制定护目镜防雾操作流程,制定操作卡,培训所有医护人员,彻底解决护目镜起雾的问题,为各项医疗及护理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优化病房功能区域布局,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该同志所在队伍接管的重症病区是临时改造的,很多功能区域布局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隐患。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确保整个感控工作的开展,该同志快速适应了解病区环境,与感控专家一起提出整改措施,随即启动改变病房功能布局工作,将原先设置在黄区(潜在污染区)的治疗室改到清洁区,由实行清洁区治疗护士负责配药,配置后送入隔离病房进行治疗的中心配药模式,减轻红区护士工作负荷。同时为畅通医护人员与信息系统的工程师及时沟通信息,将黄区的护士站,也改到清洁区医生办公室,保证医护间对治疗用药方案的有效沟通。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守护队员全力以赴。刚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时候,由于信息系统不熟悉,院区环境陌生,队员们心理情况还是不稳定。担心穿着防护服活动受限,操作不到位,影响患者;担心防护物品的穿脱没有做好,怕有被感染的风险。作为院感监督人员,该同志为让每位队员安心,对她们穿防护服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经过严格检查才能进入病区,保证队员们绝对防护安全。同时作为重庆市第三批医疗队的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协助后勤组长负责120名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收集各分队单位的后勤需求,安排发放队员各类物资。
       以行动践行初心,再次提交入党申请书。该同志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守护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工作突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疫情抗战期间,于2月6日再次向支援队伍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该同志在疫情前线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党组织的忠诚和担当,践行守护患者生命健康初心。

宣誓

与入党介绍人合影

带党徽
       不顾一切,做好医疗护理工作,救治患者是她此行的唯一目的。经过2周时间的流程梳理和及时整改,接管的重症病区的治疗工作和患者的管理工作都走上了正轨。该同志在疫情前线,主动请战,迎难而上,竭尽所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盼疫情早日结束,期待武汉的樱花开和吃上热干面。(供稿人: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叶倩怜)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