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新时代党建教育研究部介绍
组织机构
民意调查
联系方式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培训活动
走进革命圣地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党务工作培训
纪检监察培训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现场教学
党建教育专家
培训掠影
学员心声
编辑出版
党建读物
《党旗飘扬战疫情》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党建知识
党建知识
网上纪念馆
学习经典
党章党规
党建出品
通知公告
人员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李熊刚:“我是党员,让我先上!”
2020-04-03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我是党员,让我先上!”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熊刚抗疫先进事迹纪实
连续一个多月奋战救治一线,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危急时刻,主动请缨,实施危险性极高的插管手术;在他和其他党员的带动下,青年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共同守护病人的生命……
他,就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熊刚。
危急时刻,他勇敢站出来实施高危操作——
疫情伊始,医院党委发出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员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战斗中奋勇向前。
李熊刚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主动请缨到战“疫”最前沿,用拼搏和奉献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从未遇到过的新传染病,医护人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1月31日,呼吸机治疗专家组气氛凝重。
36岁的吴某(化名),十余天前因身体不适住院,经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治疗,仍然发热、咳嗽、精神差、呼吸困难,即使已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血氧饱和度仍只有40%左右,当时被临床诊断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患者。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血氧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0%以上。只有40%,十分危险,病人可能很快就呼吸衰竭。
“必须施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过会诊,专家组得出这一结论。
有创,意味着要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极大。即使平时,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治疗都属于高危操作,何况当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一旦实施,容易产生大量气溶胶,加剧病毒在空中传播,被呼吸道分泌物感染的风险更大。
“我是党员,让我先上!”千钧一发之时,李熊刚毫不犹豫站了出来。
这一站,是责重如山的担当,更是专业自信的底气。
由于感染风险极大,在隔离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越少越好。
李熊刚叫上护士曹慧荣,两人在众医护人员的千叮万嘱中,走进隔离手术室。此时,医院副院长陈友平、感染科专家艾黎明、特殊时期感染一区值班主任尹琼等医护人员,也在积极做着其他准备,一起投入战斗。
在李熊刚指令下,护士依次将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注入病人体内,先用面罩紧闭辅助呼吸,待病人自主呼吸完全停止,李熊刚在可视喉镜的引导下迅速进行气管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通气,20秒钟后血氧饱和度就上升到95%—97%。
“成功了!”身穿厚重的隔离服,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隔着已渐渐模糊的护目镜,他们打起胜利的“V”手势。
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在疫情防控时期的首例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治疗。第一例的成功实践,给了全体医护人员巨大鼓舞。
李熊刚没有懈怠,他反复叮嘱同事,尽管患者暂时度过危险期,但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被传染的风险也很大,一定要做好防护……
“这次加班,他实在加得太长了”
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李熊刚,1995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几年来,他牢记医者职责使命,关键时刻更是经受得住考验。
随着医院收治发热病人的床位不断扩增,李熊刚除了坚持麻醉科的日常管理外,还主动承担了新增发热病区运行初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医疗防护、医护工作衔接、医护人员隔离住宿等,帮助新病区尽快正常运作,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有力救治。
“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家里老人的身体还可以,小孩上大学二年级。因此也让我没有太多顾忌,能够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医院工作中!”李熊刚深爱家人,但面对工作,这次加班,他实在加得太长了!
“不仅是我,我们医院有很多医护人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包括我们麻醉科团队,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尤其是两口子都是医护人员的,只能将小孩交给老人照顾,夫妻间也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而相互隔离!”谈起同事,李熊刚眼里泛起泪光。
李熊刚家庭何尝不是如此?
连日来,他的妻子、天门供电公司员工张琳每天守着电脑和电话,核算电费,统计数据。
张琳说:我们夫妻俩,总是加班,他在医院,我在供电公司,我们相互理解对方。可是,这次这个班,他也实在加得太长了!
张琳说:四十几天来,总共见了三次面,到了家门口,李熊刚也不进门,怕刚消毒躺下又要往医院赶,只是隔三四米,站在门外,放下为我们购买的食材,挥挥手,顺便把垃圾拎走。
“只隔了几米远,却像隔了一重山,除了满满的牵挂,照顾好老人和孩子,无法为他分担一丝一毫。”张琳说。
有时微信视频,李熊刚从来不谈疫情,谈苦言累,他只是一遍遍告诉张琳,会好起来的,病人、医生、城市,都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有一天,在电视里,当张琳看到丈夫作为疫情期间天门首例施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医生,而接受记者采访,觉得他是真正的医生——将血肉之躯化为盾牌,与病魔殊死搏斗,呈现出张琳从来没有见过的一面……
有一天,当张琳给李熊刚打电话,问起来他当时害不害怕的时候,李熊刚说,医务人员感染是有一定概率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这也是医生的职业风险,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这段时间我又对几个病人进行了气管插管,其中有一个出生20天的小婴儿,病情较重,在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只要病人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拼尽全力,这,就是医者的初心。(
供稿人: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董世海)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为您推荐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③】科学精准遏制疫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②】科学精准做好物流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①】医疗机构要科学精
习近平主持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组织机构
党建新闻
培训活动
编辑出版
党建知识
党建出品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