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最美逆行者|刘春蕾:我们用全力救治生命

2020-04-03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最美逆行者:我们用全力救治生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刘春蕾援鄂抗疫先进事迹纪实

       刘春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山东省首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现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工作。
       瞒着父母奔赴一线
       刘春蕾早在2003年SARS期间就进入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过。就在腊月二十八,爸爸的七十大寿上,家人说起那段往事,父母还说:那段日子太揪心了,以后可不能让你去那么危险的地方。这话说了不过两天,刘春蕾就接到援湖北医疗队报名的消息,自己连想都没想就毅然报了名,走的时候都没敢跟父母告别。“女儿,爸妈理解你的选择,一定照顾好自己。在安全、防护方面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大意!盼你和你的队友们平安归来!”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爸爸是在刘春蕾走后第二天才从新闻里知道消息的。尽管无比震惊,有太多牵挂和不舍,父母也只能默默为女儿祝福。
       刘春蕾的丈夫周岩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同是医务工作者,也许更懂得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中的使命和担子。大年三十报名,初一中午接到出征的电话,刘春蕾只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要启程。周岩没有说阻拦的话,尽管内心五味杂陈,“去吧,放心,家里有我。”周岩说,“这时候,我只有理解她,让她安心去、安心工作、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
       “山东第一批,我觉得我妈很有勇气。”“我心情非常复杂,又骄傲又担心。”这是她14岁的女儿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女儿周怡果在今年面临中考,面对妈妈的离开,她说:“妈妈,你放心,我在家会照顾好自己的!”
       全副武装奋战病房
       在黄冈,刘春蕾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后,很快就上岗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临时启用的,最初工作的日子,没有暖气,病房里非常冷。病床、输液架、桌椅板凳都是新运来的,她和队友们一一整理、擦拭、铺床、布置治疗室,备好抢救车,将药物分类放置好——病人紧接着就转过来了。
       1月29日夜,因病人陆续从外院转来,她和护理四组的三位队友被临时抽调去医院上夜班。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第一次近距离护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这其中还有一个气管切开的患者。夜间有三位患者出现了憋喘,她们根据医嘱为患者吸氧,早上,需要抽血化验的患者有39个,每人要抽5-7管血。要是平时,这些工作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此时刘春蕾和她的队友们穿着两层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两层防护口罩,戴着护目镜,视力、听力都受影响,就连走路都感觉头重脚轻。抽血的时候,她必须小心反复触摸血管,揣摩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尽可能“一针见血”。刘春蕾和搭档忙完出来的时候,天早已经亮了。“病人比较配合,对我们的工作心怀感激之情,当我们给他做完操作、吸上氧气或抽完血的时候,她们都会说一声:谢谢。”刘春蕾说,这是她在黄冈工作期间听到的最多的话语。
       用尽全力拯救生命
       1月31日,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都还在休春节假期,“你所谓无聊的家,是很多医护人员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因为新冠疫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连回家都是一种奢念。而对于刘春蕾来说,她真正体会到“共克时坚”的含义。
       病房里已收治了转来的50个病人,她所在的普通治疗病区已经满负荷运转。白天6名护士上班,3个人在隔离区外面工作,3个人在隔离区里面护理病人,刘春蕾就是隔离区里的3个人之一。50个病人48个需要打针,每人输液4-6瓶不等,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人需要雾化吸入,加上每个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等等,全部由3个人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就是在不穿防护服的情况下,都是非常大的,然而此时刘春蕾和她的2位队友全副武装,在隔离病区奋战。“每个人平均负责16个病号的输液,为10个病人打留置针,其中两个末梢循环很差,看不见血管,特别难打,我和搭档弯着腰,反复触摸,仔细找血管,急得直冒汗,打了半个多小时才打上。打到最后汗水顺着口罩一直流到病人的床单上。已经说不清是汗水还是呼出的雾水……”刘春蕾说。等为病人发好早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喂药,打完针,已经过了中午12点,她们还要为患者做雾化吸入,期间还要为病人换药、处理临时医嘱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她们交接班、换下防护服出来的时候,已经下午2点多。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她们没有喝一口水、吃一口东西,也没有上过厕所。从隔离区出来,她和队友还要为患者加下午的注射用药,完成这些才能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吃完饭还要为48位输液患者摆好明天的静脉用药……真正下班回到酒店洗完澡,已经是晚上7点,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她们才开始吃晚饭。
       “在黄冈工作一个多月,从最初的条件不完善、工作巨多,到患者逐渐康复出院,我们的病房条件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轻松,这将是我最为难忘的记忆,也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我们得到了太多的关心,有领导的、同事的、家人的,有各地志愿者的,还有病人的。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战胜疫情,胜利归队!”刘春蕾说。供稿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和树芸)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