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新时代党建教育研究部介绍
组织机构
民意调查
联系方式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培训活动
走进革命圣地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党务工作培训
纪检监察培训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现场教学
党建教育专家
培训掠影
学员心声
编辑出版
党建读物
《党旗飘扬战疫情》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党建知识
党建知识
网上纪念馆
学习经典
党章党规
党建出品
通知公告
人员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绽放自己的热血情怀,誓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
2020-04-14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绽放自己的热血情怀,誓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定西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员抗疫期间先进事迹报道
“以我之承担,行人间至善。”——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呼吸科主治医师 赵信燕
除夕和大年初一值完班,2020年1月26日,赵信燕果断放弃休假,瞒着母亲,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定西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1月27日从定西出发,到兰州统一集合后,赵信燕作为甘肃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湖北武汉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任务。1月28日到达武汉后,赵信燕被安排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在短暂培训后“即刻上岗”。
抗击疫情,就是和生命赛跑,赵信燕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感受到了争分夺秒的紧迫。她们轮流上班,每班大约11个小时,凌晨6点多上班,到下午17点多回宿舍。多层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她们全副武装,穿戴整齐既费时又费力,N95口罩会局部压倒鼻子,眼罩里会有雾气,开医嘱写病历都会行动受限,动作明显没有平时那么灵巧。每班上班前就得少喝水,不然坚持不了那十来个小时,喝多了水中途得上卫生间,重新穿戴麻烦不说,还要浪费一套防护服。一个班下来体能消耗很大,每次下班脱掉防护服,腿脚又冷又麻,又累又饿,脸上被勒出深深的印痕,双手都麻木了,三天下来,她整整瘦了四公斤。
下班之余她也经常和家人联系,报个平安。去武汉的事情母亲从网络上得知后,母亲用微信视频联系到了她,手机那头她留着泪,两只眼睛又红又肿,她劝了好久才平静下来,母亲叮嘱她好好治疗患者,同时保护好自己。为了尽最大可能救治患者,她和她的战友们都深知,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为了不让防护服上的病毒有污染的去处,每次都很小心翼翼。赵信燕说,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她的名字和“湖北加油”,就像是把一份使命背在背上,成了她战斗时最无敌的铠甲。
偶尔空闲下来,赵信燕会看新闻。党和国家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怀,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敬,病患的声声感谢,组织的关怀引领,常常让她感动不已。在一线党员干部的带动感染下,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2日,赵信燕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阴霾终会散去,我们终将拥抱。”——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内镜中心护师/护士长 马晓娟
1月26日,马晓娟积极响应市人民医院组织医疗队的号召,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加入甘肃省援鄂医疗队伍,赴湖北武汉疫情重灾区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任务。
到达武汉后,她被分配到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经过严格的培训,她很快熟练掌握了穿脱防护服的方法和流程,组织带领第1组队员正式进驻并接管发热第十九病区,参与到抗击疫情、与生命赛跑的工作之中。马晓娟说:“刚开始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但看到病房里的病人,自己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消除恐惧感,使其尽快适应环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为了尽最大可能救治病人,马晓娟深知,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为了不被感染,也为了不感染别人,她在自己休息的时候默默练习每一项流程,拿着睡衣当防护服,一遍遍脱一遍遍穿。她还告诉同事,熟悉了操作流程也能节约时间,让辛苦工作的同事们早点交班,早点下班。
在工作中,她总是默默地帮助年轻的同事完成工作,也细心观察每个病人的变化,当看到患者情绪低落,她总会抽出时间去和他们聊几句,给他们信心。每次交接班脱掉防护服、摘掉口罩和护目镜后,她的鼻梁和双颊总被勒得发麻发红,双手被泡得又白又皱,全身像蒸过桑拿一样冒着热气。为了不浪费本来紧张的医疗防护物资,她每天穿着成人尿不湿工作八九个小时,但她从没有一句怨言,没有说过一句累。她说,“每天看到日益增加的感染人数,听着病区患者的咳嗽声、喘息声,自己的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呢?”
入党,一直是马晓娟多年的心愿。2月3日,她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天晚上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雨过天晴的武汉,一定非常美丽!”——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重症医学科护师 韩镭
1月26日,她主动申请加入到甘肃省援鄂医疗队伍中,赴湖北武汉疫情重灾区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任务,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从递交请愿书、剪短头发、到兰州与其他州市的援鄂医疗队员汇合,她都没有告诉父母。直到落地武汉安顿好住宿后,才告诉家人,当她听到父母和孩子们的声音时,眼泪掉了下来。
来到隔离病区,初次接触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流程的工作,她有些不适应,但很快调节了过来,很快的掌握了所有工作流程,思维清晰方向明确的进入工作。因为护目镜起雾,又戴了双层外科手套,在静脉穿刺、采集动静脉血标本一些操作时就会难上加难,这不仅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她迅速地调节自己的状态,努力集中注意力,在同事们的相互帮助下,从常规的扎针、发药、换液体、吸氧……到病区的消毒再到患者的生活护理,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厚厚的防护服,两层手套,护目镜上一直雾蒙蒙的,再加上我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可视范围受到很大影响。”韩镭说,经常上班的时候双腿有劲儿感觉不到累,下班了才感觉到两腿发软只打颤!
在疫情面前,她能够做到服从大局,听从指挥。能够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理解并掌握相关工作方法,熟练流程,独立的完成相关操作。在工作期间,得到同行抗疫医疗队的领导和同事认可。在2月7日,接到要抽调三十名医护人员前往协和医院西院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救治工作的通知时,她依然主动报名,继续奔赴一线。患者在知道她们来自甘肃后,依然传来了感动的声音“你们在春节期间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舍小家为大家来支援我们,你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工作之余,她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2日,韩镭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心手相牵向前走,定能击退病魔,迎来明媚的春天!”——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重症医学科护师 薛小莉
在来江城之前,薛小莉对她所从事的职业认同停留在她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可以“名正言顺”的帮助别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这个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甚至刀刃相向的伤害,但她喜欢这个职业从未改变。当她踏上江城大地后,她更加坚信了这一点,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但她从事的是有价值、有意义、伟大的工作,她会努力追求她的极限,将细微的工作做到极限,走进病患的内心,帮助他们战胜恐惧。
到武汉后,与医疗队的同事相比,薛小莉在学历,经验上都很欠缺,但她没有气馁,也不敢退缩,同样的任务,紧张的人手,她不能不挺身而上。技术上的不足,争分夺秒的学习,当班时间,任务很重,那就下班轮休时间学,跟着有经验的同事临床学习,她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医疗手册,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自己所承担护理的几位病患的具体情况,将他们的年龄、家庭各方面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分类,以便于在治疗间隙照顾到他们的心理,让他们更好的配合治疗,克服恐惧。
临行之时,薛小莉的母亲,一个一辈子务农、大字不识几个一生从未出过甘肃的人,在电话里告诉她:“娃娃,去哪之后对老人好一点,对小孩好一点,反正就是对别人好一点,你这样对待别人,也就说明别人会这样对她们。”她在笑着打趣母亲还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时,她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叮嘱,始终为战胜疫情倾其所有。
2月7日,接到抽调三十名医护人员前往协和医院西院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救治工作的命令后,她依然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继续奔赴战“疫”最前线。工作之余,她郑重的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2日,薛小莉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她希望她经过战役洗礼的精神能配得上这份荣耀。
“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曾穿着隔离衣,温暖过一个绝望的老人!”——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杨文静
1月26日,杨文静背着家里人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奔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杨文静四班倒的连轴运转。一个班下来,有时候累的连饭都不想吃。一个班下来,一份责任和信念在支撑麻木肿胀的手指、脸上磨烂的泡痘、失去知觉的双腿。
在隔离病房,双层口罩、双层帽子、双层手套、加上厚重的面屏、容易起雾的护目镜,以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套完整的穿脱流程下来,让本来就容易出汗的杨文静,缺氧到嘴唇发紫。可杨文静还需要执行医嘱、核对、配药、输液、上呼吸机、吸痰、整理被褥。平时一个简单的静脉穿刺,在这里都会变得异常困难。一个班下来,感受到的是麻木肿胀的手指、脸上磨烂的泡痘、失去知觉的双腿……
隔离病区的患者,见不到亲人,很多产生了负面情绪,面无表情、不言不语、自暴自弃。杨文静总是帮助他们翻身子,跟他们聊天,缓解他们面对疾病的恐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边做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一边耐心的心理疏导,给他们写一段鼓励的话。
经过疫情防控战的磨练,杨文静变得更加坚定与执着,她看到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成一道道抗击疫情的坚固堡垒,更看到了党旗在防疫一线飘扬,她深受鼓舞,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她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在最关键的时刻奉献自己的生命。3月2日,杨文静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休息之余,一有空她就会抽出点时间和家里人视频遥望。让她有点崩溃的是,儿子总会在视频里哭的稀里哗啦。而她只能一个劲的安慰儿子:“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但当挂了视频的那一刻,她总是一个人在被窝里哭成了泪人。
听说武汉的早樱开了,家乡的树叶快发芽了,住院患者也在慢慢减少,成功也许就在不远处了,杨文静很开心。她说也许很快,她就可以和远赴武汉的姐妹们平安回家了。
“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逆风而来,无畏无惧!”——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呼吸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南小莉
“别紧张,把头抬一下嘴巴张一下,很快的。”采样时,南小莉像哄小孩一样温柔。隔着眼罩,她将压舌板放进患者的口腔往下一摁,对方一咳,采样成功,动作一气呵成。
那一刻,她离对方的脸不到20厘米,这一过程大约持续十秒钟,但对于甘肃省援鄂医疗队员、定西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南小莉来说,却要面临一次病毒冲脸的危险。
“患者咳一咳,医生抖三抖,取一次咽拭子倒下一个人。”这是非典时期大家对咽拭子采集风险高的评价。如今南小莉每天都要进行这种高风险操作至少60次。她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人。
南小莉是定西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主管护师,2月6日,出征武汉。2月9日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在病区护理患者。2月23日开始,南小莉开始担起具有高度暴露风险的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
接到医院招募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员的通知后,在家人的坚定支持下,南小莉义无反顾的向医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领导问她,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你之前得过肺结核,又是过敏体质,儿子临近中考,女儿不到三岁,你行吗?南小莉说:“我是一名呼吸科的专科护士,工作年限长,再加之2003年参加过非典战役,有一定的经验,国家需要我,我定会义不容辞。”她毅然决然选择“逆行”。
刚开始负责这项采集工作,南小莉会感到紧张有压力,采集时屏住呼吸,额头渗汗。“现在淡定多了,看清位置再行动,确保取样的深度和转动时长,基本一击命中。”南小莉在武汉客厅担任咽拭子采集员共2周,最高峰130例,最低都是40例,每天平均采集60例以上。
日前,南小莉因为表现突出,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授予“先进标兵”。在一线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3月2日,南小莉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请相信,我们一定能赢!”——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卢莲英
2月4日,卢莲英作为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员出征武汉,迅速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投入到了战“疫”之中。在武汉每天与父母通话,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可是,她为了不让远在岷县的父母担心,身在前线的她无论打电话还是打视频,都不曾告诉父母她去了哪里。
到达武汉后,卢莲英充分利用个人自学和组内学习交流的机会,深入掌握了各类防护知识,全面掌握了防护技巧。对于自我防护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隐患,她都会和同事们分享。久而久之,她和同事们不约而同地建立起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融洽关系,这让他们感觉到不论谁进舱,身后总有一双双关切的目光盯着看,从而有效避免了防护失误的发生。
自从踏入方舱医院那刻起,她就视舱内每一位患者为亲人,把他们当长辈、当兄弟姐妹。她一步步从心灵上去接近他们,去安慰他们,好让他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战胜病魔。在执行医嘱时,她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充分结合。每一次发放药品,她都慎之又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避免差错的发生。每一次宣教,他都细之又细,生动而详实,以避免无知带给患者心里的伤害。
忘记伤痛,苦与累又何妨。卢莲英出征时虽然失眠和感冒留下的头痛还在持续,但是在踏上征程的刹那,她早已忘记了什么是疲惫。尽管每次进舱都会被防护服捂得汗流浃背,被护目镜压伤鼻梁、勒肿耳根,但她从不会因为水雾模糊了视线或者鼻梁、耳根火辣辣地生疼就畏缩不前,放慢脚步,即使消毒液刺激得她嗓子奇痒难耐,手指被手套捂得长满疹子。
有时候出舱时错过了饭点,她和同事们要么拿一桶方便面充饥,要么拿晚饭当午餐。可是她只要看到一个个患者面带微笑出舱,她就觉得前线的日子充实而有意义。卢莲英说,“那束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看到的微光,正逐渐凝聚成为一道光芒,让更多人看到春天与希望。”
“我坚信,黎明的曙光马上就会到来!”——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呼吸科护师 剡丽娜
2月4日,剡丽娜的“抗疫”决心,让她如愿上了前线。到武汉后,她看到以前人潮汹涌、车流不息的都市变成空荡荡,疫情让这繁华的都市,变得寂寥沉静,心里很难受。她安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帮助武汉人民度过难关。
按照当地安排,她被分到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专门收治轻症患者。虽说是轻症,但是住院患者多,人员密集,工作环境也比较危险。初进舱时,发现武汉人民,比较憨厚,容易沟通,除基础护理工作以外,剡丽娜给他们进行健康宣教,陪他们锻炼身体,多沟通,多交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作为一线护理人员,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雨靴等一样也不能少。口罩戴久了有时感觉出气困难,面部也留下了深深地勒痕;雨靴穿上,脚一整天都是湿的……尽管护理工作繁琐幸苦,但她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一点都不会减少。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患者放松心情,舒缓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节省防护服,剡丽娜工作期间都不吃喝,还穿着纸尿裤。汗水浸湿了衣服,口罩在脸上勒出了的血痕,护目镜后的眼睛累的通红,双手也磨破了,但她除了用心护理照顾每一位患者,还把他们当做亲人一样,悉心照顾他们的内心感受。
到达武汉1个多月来,剡丽娜有点想家了。“如果人的一生需要几次不计报酬、不论得失的奉献来点缀的话,这就是我的选择!”肩负生命重托,心藏亲人挂念,剡丽娜选择继续一往无前。
“不胜疫情,不问归期!”——
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感染性疾病科主管医师 景卫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景卫没有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将一纸请战书递交组织:我申请前往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钻研医术治病救人在左,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在右,要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更要做一名有责任担当的白衣战士。”景卫用行动践行担当。
2月17日,景卫丢下不满三岁的女儿,作为定西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踏上战“疫”征程。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知难而进,临危时刻主动担当,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前行的动力。景卫说:“我是作为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出征的,但我的心在疫情发生时就飞到了武汉。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们是白衣战士,战士就应该上前线,我也知道前方有困难、有危险,但责任和使命让我变得更加勇敢。”
在隔离病房,景卫有时候一个班需要连续工作12小时,每次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房,她需要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与患者接触时,我能从他们眼神中读到那种对生的渴望,从患者的感谢话语中亦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我的每一个诊疗建议、每一次用药都是慎之又慎。”面对生命所托,景卫以医者仁心回报。
进入隔离病房,每天在查房、诊治、下医嘱等一系列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景卫总是有意去病房多“转转”。“不管重症患者还是轻症患者,他们都很焦虑,心理安抚非常重要。”病房中,景卫面对患者急切地询问,总是安慰他们:“相信政府、相信医生,一定会好起来,一定要乐观勇敢,心情好了,身体才会健康。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抗争,是一次与死神的战斗。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她没有迟疑和犹豫,依然走向了患者身边,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绽放自己的热血情怀,誓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供稿人: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 惠燕霞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为您推荐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③】科学精准遏制疫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②】科学精准做好物流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①】医疗机构要科学精
习近平主持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组织机构
党建新闻
培训活动
编辑出版
党建知识
党建出品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